
從2025年商業熱點看物流發展
近年來,消費一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加力實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下一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其中最為人矚目的是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凸顯出內需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面向2025年,中國商業領域將呈現哪些新熱點、新趨勢和新動向?1月10日發布的《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報告》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該報告由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攜手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工作委員會共同編著,此次是該系列報告連續第22年發布。報告共匯集超過160位國內專家的意見,全面追蹤中國商業市場的年度發展情況,為外國企業和投資者就業內最新趨勢作出分析。
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指出,2024年中國消費品市場逐步復蘇,但受經濟形勢及就業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信心仍較為低迷。步入2025年,隨著政府支持政策的相繼落地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步增加,該領域有望獲得新的發展動力。預計2025年,中國GDP將實現4.5%的增長,零售銷售額漲幅可達5%。利豐供應鏈研究院執行總監張家敏先生表示:“隨著中央政府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并將擴大內需作為首要任務,我們預計2025年中國消費品市場將迎來更為強勁的發展態勢。”
報告顯示,2025年的十大商業熱點分別為:1.三中全會精神引領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帶動流通體系效率躍升;2.擴大消費位置更加突出,消費市場穩定向好增長;3.“服務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增長空間廣闊潛力巨大;4.縣域商業持續擴容升級凸顯消費活力,商業企業渠道下沉開辟增長藍海;5.餐飲市場更注重質價比,綠色營養健康消費理念增強;6.線上線下應需而變,零售業回歸商業本質;7.生鮮品質消費需求持續旺盛,農產品市場帶動消費有效增長;8.數字消費打開內需增長新空間,數字文化消費引領生活方式新變化;9.商貿物流著力推進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實踐;10.零售業出海大勢所趨,合規與本地化是成功關鍵。
縱觀以上熱點和趨勢,大多與供應鏈與物流建設有著密切關系,通過對該報告重點內容進行解讀,希望能有助于物流行業相關企業把握市場機遇、挖掘發展活力。
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引領升級
2024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并明確提出“完善流通體制,加快發展物聯網,健全一體銜接的流通規則和標準”,進一步為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則和標準,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指明方向、明確任務。
在過去一年,我國在流通領域制度規則統一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行業標準不斷健全。同時,流通企業結合技術應用對商業業態和模式進行創新探索,形成科技創新驅動流通產業創新的可行機制,帶動流通體系實現深度效率變革,推動流通領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促進新生產力逐步由量變到質變。
關于利用科技創新促進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躍升,一方面科技創新可為勞動者賦能,如叮咚買菜試水無人車,將配送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務減輕到“最后一百米”;京東推出的言犀虛擬數字人,其服務已涵蓋京東售前、售中、售后、物流等全鏈路服務,大大降低人的工作強度。另一方面,科技創新與資本要素、信息要素結合,通過催生流通業態、節省流通時間等多種途徑實現流通效率的倍增。
流通領域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機制的探索創新,也帶動行業整體創新。如“盒馬鮮生”依靠垂直供應鏈打造和數字化運營能力提升,推進折扣化變革;美團積極探索拓展外賣業務,創造出“萬物到家”的即時零售“新物種”及閃電倉新模式;京東則深耕核心競爭力,持續致力于供應鏈的數字化建設,應用大模型打造“智慧供應鏈”。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傅龍成表示,2025年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技術創新應用于流通領域的場景日益豐富,將促使流通過程要素組合實現創新性配置,賦能流通產業加速創新,實現流通體系效率躍升,使流通體系的效率變革實現質的突破。
上一篇:中國在海外的港口有那些